韩国少子化现象一直令韩国政府头痛。
为了间接鼓励韩国民众生孩子,韩国政府决定从高考改革下手。
近日,韩国政府想出了一个新办法,想要通过降低韩国高考的难度,鼓励大家生孩子。
韩国教育部部长李周浩公开表示,要删除韩国高考( CSAT) 中的超纲考题,防止接受课外私教的学生因此类考题占尽上风。

他认为课外补习的恶性循环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削弱了教育的公平性。
两者之间看似没有关联,实则在韩国,孩子的教育成本,是诸多家长的“噩梦”。
01
韩国的“补习文化”
不少人都觉得国内的教育卷,实际上,在亚洲最卷的国家不是中国,而是韩国。
在韩国人的学生生涯中,只有一件事,就是学习。
他们平均每天要花16个小时学习。剩下的日常事务,如吃饭、睡觉、洗漱、通勤都要在其余8小时内搞定。
纪录片《学习的背叛》记录了韩国青少的学习任务有多繁重:
AM6:00~7:00 上学
PM4:00 放学
PM4:00~10:00 晚自习
PM10:00之后补习班学习,到家洗漱完已经是凌晨一点。

纪录片中的艺媛,更是无数学生的缩影。
艺媛几乎每天都是在学习中度过。她从不去游乐场、不看漫画、不和同学聚餐、不看剧。
在她仅有的16岁人生中,除了学习,就是学习。

凌晨两点睡觉,对她来说是一种奢侈。
对她来说,离开书桌或多睡一会,就意味着无数人将她甩在身后。

在韩国有一个“四当五落”的说法。
意思是说,一天只睡四个小时的考生才有机会金榜题名,而睡五个小时就会名落孙山。

之所以如此拼命,不只是因为韩国升学压力大。
在有一条秘而不宣的规则:进了不同的大学,代表不同的未来。

在韩国人眼里,最好的两个归宿,莫过于加入巨头财阀企业或考取公务员。而入场券必须得有SKY大学(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的毕业文凭。
所以,虽然韩国大学录取率为70%,不算低。
但如果想考入SKY大学,几率则低很多,仅为2%。
以升学数据来看,这2%的考生几乎都来自私立学校或特长高中(例如:科学高中,外国语高中)。
对于万千普通家庭的学子们来说,想要与这些娇子们角逐好的大学,唯一的办法就是补习。
因此,韩国的补习班越开越多。

在首尔,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参加课外培训比例高达84.3%,位居全国第一。单在首尔,补习班就有2.43万家,是便利店( 8567 家)的3倍,咖啡店(1.7 万家)的1.4倍。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江南“大峙洞”的“补习班一条街”,楼宇间分布着 1600 余家补习机构。
一到晚上,这条街灯火通明,前来补习的学生络绎不绝,比白天还要热闹。

小学生补习初中知识,初中生学完高中课程,这样的进度在辅导班非常常见。
但讽刺的一幕是,
在培训班耗尽大量精力的学生们,到了白天上课时只能困到打瞌睡。
白天睡觉,晚上补习,韩国的义务教育形同虚设。
如此刻苦,换来的也不过是一张可与富裕阶层竞争的机会。
但这场竞争,注定是不公平的。
02
补习背后的高考垄断
通过补习提高竞争力,这样的竞争模式让韩国家庭“耗尽财力”。
韩国统计厅的数据显示,韩国学生每年花在补习上的费用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居最高水平。
在2022年,韩国中小学生的补课支出总额达到了2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46亿元)。平均下来,韩国中小学生一个月的补课费用大多超过一万元(人民币)。
韩国统计厅在6月25日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中显示:
今年第一季度家庭收入前20%的家庭中,有13~18岁子女的家庭月平均总支出为653万韩元。
其中,补习支出114.3万韩元,而饮食+居住+水电费花销仅为117.5万韩元。
相当于,全家人一个月的饮食起居消费总额与孩子的补习费相当。

而事实是,家长越往里砸钱,反而使得高考考题越来越难。
高额补习费背后是暴利的高考垄断集团。
据《朝鲜日报》报道,通过对高考出题委员在内的教育界人士和大型高考补习班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时,发现两者之间关系匪浅。
出题人故意提高高考题的难度,之后再把题库卖给江南大型补习机构来赚钱。
所以,在韩国高考中,每年都会出现“杀手试题”。这些考题的范围已然超过了高中知识范畴,很多甚至是大学应学内容。
为了应对这些杀手试题,被迫形成这样的怪圈:不补课,不会做;越补课,高考题越难。
卷也不是,不卷也不是。

学子们在无形的压力之下,逐渐心灰意冷。
在首尔的中学生里,有近1/3的同学想过自杀,选择自杀的主要原因中,「升学问题」占比高达 39.2%,而且每年一到三月开学季,是自杀率的高峰期。

这样的困局,政府当然知道。过去也尝试过教育改革。
比如:不允许大学自主招生、不允许大学对捐资方的子女按一定标准入学、补习班和自习室10点就关门……
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这次,韩国政府再次“出击”,能否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十一月高考见分晓。

对于阶级固化的韩国,年轻人需要的公平,也需要希望。
而这也是最难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