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撒切尔、梅姨之后,英国迎来了第三位女首相。
本周二,新首相特拉斯在接受英女王的任命后正式走马上任。

在享受无上荣耀的权利之前,这届首相最先面临的是一些列急需解决的难题。
英镑汇率惨降,天然气价格飞升,物价上涨以及全民罢工。眼下的英国正在经历过去三十多年来最糟糕的时刻。

而特拉斯选择接手,并承诺这些问题都会在她执政后统统解决掉。
她提出上任一周内会出台一项应对能源成本飙升的计划,将采取“强硬而果断的行动”来限制工会的罢工行动。减税和放缓国民保险支出的增长。
特拉斯靠着解决问题的决心获得选票,但英国的问题远不是几句承诺便可以短时间逆转的。
首先是物价上涨问题
目前,全球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物价上涨,英国也不例外。伴随着物价飞涨,英国正在经历自2008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生活成本危机]。

超市中的食品价格几乎涨到了去年的1.5倍。意大利面涨价50%,另外面包、碎牛肉、米饭和薯片、人造黄油等食品的平均价格也涨了15%。
据英国同事反馈,英国超市的食品普遍涨价。
大家熟悉的Lurpak黄油750克的包装售价 £7.25。500克的包装售价 £5,250克则为 £2.75。
鸡肉价格也大幅上涨。一盒1公斤的Sainsbury’s鸡胸肉现在售价 £6.02,上涨了 £1.18。
为了维持生计,英国人开始计划消费,想办法将每周的生活费控制在一定数额之内。
他们开始购买打折促销类食品,减少肉类、酒类“奢侈”食品的购买。
过去喜欢在咖啡厅消磨时光的习惯也因为“穷”被迫改掉了。

除了食品涨价,油、电、气类能源价格也节节攀升。
在俄乌战争的影响下,英国汽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价格不断上涨。
本来英国在能源价格方面对民众是有价格保护机制的。
通过设置账单上限价格,以免电费、燃气费乱涨价。
但由于今年能源进口价格波动太大,如果供应商不频繁调整上限价格,就会面临赔本的可能。
基于此,现在英国的能源价格调整频率已经变更为3个月一调整。

这样一来到10月份,英国国内能源账单金额将再次上调,以3549英镑创新高。预计到冬季英国能源上限水平会比去年提高178%。

这意味着今年冬季取暖费价格将比去年贵近3倍。
同时油费价格也翻倍,现在英国家庭加满一车油需要花费100英镑。(合人民币826元)
其次是过分依赖进口资源
而导致英国物价上涨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英国过分依赖进口资源。无论是食品还是能源,大比例都来自国外。
虽然英国有约1700多万公顷适宜发展农业的土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77%。
但英国政府却将大部分土地用于畜牧业,实际用于种植业的土地少得可怜,仅占1/4。

这样的配置和欧盟各国及其他主要工业国家相比,简直“偏科”的厉害。
但英国政府为何这样做呢?
因为英国政府更追求土地创造利润,而非民生保障。
英国地处海岛,受自然气候和国土面积的限制,英国农业生产很容易受季节因素的影响。
渐渐的,粮食生产业逐渐被利润更高的园艺作物和畜牧业所取代。

过去三十多年,英国进口粮食比例从百分之二十几逐渐增加到40%。另外英国畜牧业所需的草料也靠进口,所以英国粮食乃至肉类价格都会随国际粮食价格波动。
在物价稳定时期,进口粮食比自产性价比高自然是划算的。
但过分依赖进口也导致居民的菜篮子跟国际粮价挂钩,当通货膨胀来袭,物价上涨的问题立马就显现出来了。
最受影响的当然是百姓。
消费矛盾激引发罢工浪潮
物价上涨但工资不涨。消费矛盾一增加便会引起罢工浪潮。
如今英国通胀率直飙几十年来最高水平,生活成本飞涨让各行各业的人都抗不住了。纷纷走到街头罢工要求涨薪。

英国皇家邮政近12万工人停工抗议,格拉斯哥等13座城市的清洁工人也参与罢工,导致街道上满是垃圾,无处下脚。

据媒体报道,未来一个月还将会有更多行业参与罢工浪潮,大有不涨薪就拒绝工作的决心。
如果罢工人数越来越庞大最终会引发各行业的混乱,波及生活方方面面。
而这还没到最糟糕的时候。
专家预测,明年英国的通胀率可能会突破18%。如果油价不在短期内回落,通胀率甚至可能高达22%。
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
到明年,每个英国家庭的水电燃气支出就要花费642英镑。(合人民币5145元)
面对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和实际工资下降种种难题,对任何政府的政治生存都不是好兆头。
所以对于新上任的特拉斯来说,只有经受住这些考验,才算真的坐稳首相这个位置。